經國先生與臺灣民主化
生平與貢獻
 
 
 

【經國先生與臺灣民主】
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時,經國先生曾對美國友人表示,在大幅提高國民所得和生活水準之後,將是我國推動民主化與在地化(本土化),以及與中國大陸發展良好關係的時機。

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經過五年的努力,經國先生挺著日漸衰弱的身軀,終於說服黨內同志應該解除戒嚴時,他告訴他們:「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對某些早年追隨蔣總統中正先生,其後跟隨經國先生的黨內同志而言,可能一時間無法瞭解,他說這句話真正的意涵為何?無論是想為家鄉貧民辦夜校,或為贛南孤兒辦學校;無論是上山下海關切官兵,或是走遍各地親訪民瘼,經國先生自青少年時期開始,直到人生的終點時,念茲在茲的就是和民眾在一起。當他發現民眾開始要求分享政治權力時,政府也應順應時代潮流;否則,脫離民意的政府只會喪失民心。

 
↑TOP

【民主化的開端】
事實上,從民國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年)開始,經國先生就展開推動臺灣民主化的行動。當年,經國先生在國民大會推動一項臨時條款修正案,建議辦理中央級民意代表的增額補選。其後,自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到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年),每隔三年,即會釋出中央級民意代表的名額,提供有意參選者競選。早年循此管道參政的黨外人士,包括有郭國基、黃信介與康寧祥先生等人。

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年),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時,將核准新刊物登記與發行的權力,由警備總部移轉至行政院新聞局;因此,黨外人士陸續發行《臺灣政論》、《八十年代》、《美麗島》與《亞洲人》等評論時事的刊物。

↑TOP

加速民主進程
經國先生在世時,由於以下幾個因素,讓他決定加速我國民主化的進程。
一.經國先生瞭解當時國會已經老化,法統不可能永遠繫於大陸選出的民意代表。經國先生認為,中華民國憲法代表的是法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民意代表,就代表中華民國法統。因此,他交代規劃國會改革,啟動臺灣民主進程。

二.經國先生執政後期,臺灣經濟飛快成長,人民所得增加,教育也十分普及,擴大政治參與的社會條件已漸成熟,經國先生深知這是臺灣發展的必然趨勢,故決心推動民主改革。

三.一九七○年代之後,中華民國外交孤立,經國先生瞭解,民主與極權是我們與中共的分野。我們要爭取國際支持,必須要加快臺灣民主的腳步,尤其有關外國對臺灣戒嚴的批評,必須有所回應,因而一九八七年他解除戒嚴,開啟臺灣民主新的里程碑。

但是,還有三個較近的因素:
第一個因素為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時,發生震驚國際社會的「江南案」。該案係因國防部情報局工作人員吸收幫派人士,前往美國洛杉磯殺害《蔣經國傳》的作者劉宜良(筆名為江南)。為此,經國先生下令將情報局及特種情報室合併為「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簡稱軍情局),軍情局的任務專事蒐集軍事情報,不負責其他任務。他同時指示國家安全局專心於情報蒐集、分析及反情報工作,不得再從事秘密行動。

第二個因素為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時,國內發生重大經濟犯罪的「十信案」。該案係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違法集資與放款,案情爆發後,影響近十萬人生計。由於本案涉及多位中央級民意代表,經國先生素來無法容忍政治與金權掛勾,因此要求經濟部長徐立德、財政部長陸潤康與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蔣彥士辭職;與此同時,他調派馬樹禮先生接任秘書長,準備在黨內進一步推動改革。

第三個因素則為經國先生的身體狀況。由於多年糖尿病的纏擾,狀況日益惡化,因此更加堅定他要在短期內加速臺灣民主化腳步的決心。
↑TOP

【解除戒嚴】
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五日,經國先生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明確表示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他有責任保護憲法,力行民主法治;至於蔣家人士繼位一事,從不考慮。其後,經國先生制止其子參選中國國民黨的中央委員。同年,經國先生在對國民大會演講時鄭重表示,中華民國的總統應該依憲法規定產生,他的家人「不能也不會」競選下一任總統。

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三月底,中國國民黨召開第十二屆三中全會,選舉產生中央常務委員後,會議中確認改革策略,立即於四月成立「政治革新委員會」,研擬改革國會、開放黨禁、及如何解除戒嚴等問題。五月,正式提出六大研究議題:一、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二、地方自治法制化;三、國家安全法令;四、民間社團組織制度;五、社會風氣與治安;六、黨的中心任務。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黨外人士齊聚臺北市的圓山飯店,藉開會討論次年參加選舉的機會,提議組織政黨,「民主進步黨」即在倉促之間成立。當時,中國國民黨內有人主張逮捕,有人主張壓制,均遭經國先生反對,他說:「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他甚至要求行政院新聞局發表公開聲明,告訴社會大眾,組黨的問題已在研究中,在做出決定之前,目前政策不變。而負責與黨外溝通的中央政策會副秘書長梁肅戎,仍持續與黨外溝通。

十月七日,經國先生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中,告訴該報發行人葛蘭姆女士,我國政府將於「國家安全法」制定後,預備解除戒嚴。此話一出,令當時現場負責翻譯的馬英九先生感覺「身上好像有電流通過」。

↑TOP

【民主臺灣向前行】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議研擬政治改革方案的一年後,經國先生決定找原先的部屬李煥先生出馬執行改革方案。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七月,李煥先生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經國先生要李煥先生積極進行黨務改革、取消戒嚴、開放黨禁與報禁、以及國會全面改選等推動臺灣民主化進程的工作。

同年七月七日,立法院院會通過「臺灣地區解嚴案」,此時,臺灣已解除黨禁與報禁,僅剩國會全面改選的問題必須面對。

經國先生的民主改造工程中,最難的部分就是中央民意機構的改造,李煥先生要求馬英九先生負責這個專案。馬英九先生於是草擬中央民意代表退職條例,並奉經國先生之命,確認中華民國政府從來沒有發表聲明,聲稱其國會將持續代表全中國,因而解決了所謂「萬年國代」的爭議。國會改選的問題獲得解決,現在只需在適當時機向全國民眾公佈。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國民大會依照慣例舉行行憲紀念大會時,只有少數代表知道,經國先生希望他們分期退職。當天,經國先生身體不適,理應住院治療,況且民主進步黨還發動群眾包圍國民大會。李煥先生等人顧慮元首安全,希望經國先生取消出席;經國先生仍舊堅持參加紀念大會,他說:「你們怕他們打我是吧?沒關係,他們要打就讓他們打好了!一切照常來做。」此時身體狀況不佳的經國先生,在面對社會潮流與時代變局時,依舊如同當年宣布開展十大建設一般,無畏無懼、樂觀自信地引領大家向「民主化的臺灣」繼續前行。

↑TOP
 
 
經國先生與台灣民主化  
經國先生與臺灣民主化播放經國先生與台灣民主化  
時任行政院院長經國先生前往設置於大直北安路上的力行幼稚園投票選舉台北市議員。(1977.11.19)  

時任行政院院長的經國先生前往設置於大直北安路上的力行幼稚園投票選舉台北市議員。
(1977.11.19)

 
1986-10-7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董事長葛蘭姆,表示將解嚴。  

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董事長葛蘭姆,表示將解嚴。
(1986.10.7)

 
《自由中國》半月刊封面。  
《自由中國》半月刊封面。  
臺灣政論。  
臺灣政論。  
大學雜誌。  
大學雜誌。  
八十年代(第一卷第五期,1969.10)。  

八十年代(第一卷第五期,
1969.10)。

 
西元1979年8月美麗島創刊號背面。  
西元19798月美麗島創刊號背面。  
十信案的請願群眾。  

十信案的請願群眾。

 
以上圖片出處:國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