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與幼年時期
生平與貢獻
 
 
 

【出生】
民國前二年(一九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農曆三月十八日),經國先生在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出生。三歲時出天花,六歲入家鄉的武山小學,十歲離家到奉化縣縣城的鳳麓學堂就學。

在故鄉的童年生活,可能是他一生中生活最安逸的十年。在慈愛的祖母、母親和母親的親隨阿王照顧下,經國先生在傳統的中國鄉下長大,隨著祖母到廟裡上香祈祝,身上戴著的是祖母與母親求來的護身符,口誦心維的是傳統中國的四書五經,抓筆練習的是中國的方塊字。

 
↑TOP

【對母親的愛】
經國先生在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出版的《我在蘇聯的生活》自序中敘述,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冬,日機狂炸家園,毛太夫人竟罹慘劫,未留一言,經國先生傷痛不已,國難家仇於斯已極!回憶三十年來,浪跡天涯,長離膝下,且因郵電不通,音訊久疏,母不知兒生死,因抑鬱以成疾;兒亦未親侍湯藥,以娛慈母之心。

本書可窺經國先生赴俄學習、生活之一斑。從自序看來,又似經國先生為彌補多年與母親分離,以一個遊子向母親講述旅行的見聞,又或是與母親的對話。

經國先生在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出生、成長,直到十歲才離家就學。在故鄉的童年生活,可能是他一生生活最安逸的十年,在這十年之中,祖母與母親的疼愛在蔣家長子的心中留下永恆的記憶。

日機轟炸溪口,毛太夫人逃避不及,受難於住處。其時經國先生在贛南,聞訊後與方良女士及長子孝文日夜奔馳,兩天之內趕回老家。經國先生見到母親的遺體大慟,數度昏厥。

去國十二年,「雁書中絕,生死莫卜,先妣倚門倚閭,垂涕不任者,蓋亦十有二年」,回國後在故鄉母親跟前不過八個月,經國先生匆匆赴贛南任職,再見高堂已是肚破腸流的遺體。國仇家恨充塞胸中,經國先生寫下「以血洗血」四字,落款「男經國泣立」,勒石立在母親罹難處。

抗日戰後,經國先生終於得以回家為母修墓,其老師吳稚暉先生斟酌再三,為經國先生擬就「顯妣毛太夫人之墓」,其後蔣主席中正改太夫人為太君。墓碑刻著「顯妣毛太君之墓」,上首刻男經國敬立,下首刻吳敬恆敬題。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經國先生整理行囊準備再次離開家鄉,追隨父親一起去面對不可測的未來。簡單的行囊中,最重要的財產可能就是一紙拓本──母親毛太夫人的墓碑拓本。

↑TOP

【習字】
對一個以革命為業的父親而言,蔣中正先生對經國先生的教育十分用心,他曾為經國先生親訪其師顧清廉先生,請顧先生為經國先生訂定研修課表;其後,蔣中正先生又安排同鄉儒師王歐聲教子。經國先生曾提起父親對他的教育:「父親指示我讀書,最主要的是《四書》,尤其是《孟子》;對《曾文正公家書》也甚為重視。後來又叫我看《王陽明全集》等等。」

在經國先生《我的父親》文中,附有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到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間,其父蔣中正先生寄給經國先生的三十六封「父親手諭」,可窺見父子感情的親近。如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信末:「每月可於果夫哥哥處,挪零用銀三元,如想買各種書籍,並與果夫哥哥商定為要。」又如同年十月十五日:「經兒知之:我接到你九月二十四日晚間所寫的信,非常喜歡……」。同年十月三十一日:「近來兩個星期,沒有接著你的回信,心裡非常記掛,不曉得你同果夫哥哥的毛病好了麼……」

在書信中,蔣中正先生耳提面命最多的莫過於讀書與寫字。他要經國先生注意:「……你的楷字仍不見佳,總須間日摹寫一、二百字,以求進步……」「……每日早起需要學草字一百個,楷書五十個,既要學像,又要學快……」「……你的字已稍有進步,但用墨尚欠講究,時有過濃過淡之病,筆力亦欠雄壯;須間日摹寫一次,要在古帖中之橫、直、鉤、點、撇、捺處體會……」

↑TOP
【祖母與父親】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六月四日,經國先生的祖母王太夫人過世。王太夫人對四十七歲才盼得的長孫自是慈愛有加,她的辭世可能是十一歲的經國先生面臨的第一個至親的死亡。蔣中正先生返鄉守孝,結廬山上數月之久;這段時間他經常帶著經國先生與緯國先生在家鄉散步,這是經國先生兒時與父親相處較久的一段時間。
↑TOP
 
 
經國先生的故鄉溪口鎮風光。  
經國先生的故鄉溪口鎮風光。  
1910年,父親蔣總統中正先生自日本返國省親時與祖母王采玉等家人合影,王氏懷中所抱者為當年4月27日出生的長孫經國先生。  
1910年,父親蔣總統中正先生自日本返國省親時與祖母王采玉等家人合影,王氏懷中所抱者為當年4月27日出生的長孫經國先生。  
經國先生之父-蔣中正先生青年時獨照。  
經國先生之父-蔣中正先生青年時獨照。  
經國先生之母-毛太夫人獨照。  
經國先生之母-毛太夫人獨照。  
西元1925年10月19日,經國先生赴蘇聯留學,12年後才回到  
西元1925年10月19日,經國先生赴蘇聯留學,12年後才回到中國。
 
以上圖片出處:國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