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轉業開墾農場
生平與貢獻
 
 
 

【輔導轉業開墾農場】
經國先生的侍衛喻傳馨先生曾經回憶提到,經國先生有許多榮民朋友,多數都是開發中部橫貫公路時結識的患難伙伴,感情深厚猶如兄弟一般。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時,曾有一次到梨山的一個村落視察,該村住有十幾戶榮民,他們見到經國先生來訪,歡喜愉悅的神情溢於言表。當時,每家烹煮一道菜餚,與經國先生共聚餐敘、閒話家常。當夜,經國先生就住在一位榮民弟兄家中。喻傳馨先生回憶道,當天應是經國先生最快樂的時光。

此外,經國先生深切瞭解,多數追隨政府來臺的榮民,在家鄉原本務農為業。為善用榮民的人力資源,並且協助他們轉業,輔導會特地為他們尋找土地,協助建立墾區,逐漸開發成為農場。

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年),輔導會為響應政府於高山發展溫帶農牧事業的號召,從國軍各療養大隊等待退伍的士官兵中,遴選出身心健康且志願從事山地農墾者一百人,攜帶三天份的乾糧,由臺中縣和平鄉的谷關出發,向山區徒步前進。由於當時中部橫貫公路尚未開通,第一天晚上,這批農墾隊員夜宿佳陽部落後山的草叢。第二天晚上,則夜宿梨山山麓的「好漢坡」。第三天早上十點時,農墾隊員發現一片擁有水源的廣大草地,當時眾人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數天來的疲累也頓時消解。其後,農墾人員依到達山頂之順序,以每二十人為一隊,互相推選一員擔任隊長,並將隊伍分為五個方向帶開。各隊抵達開墾區卸下行李後,立刻砍伐茅草搭建茅舍,日後即演變成為擁有周、漢、唐、宋、明五個農莊的「福壽山農場」。

如今,輔導會所轄的八座農場-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清境農場、彰化農場、嘉義農場、屏東農場、花蓮農場與臺東農場,均已為國內著名的觀光景點。

 
 
 
時任輔導會主委的經國先生陪同立法委員視察清境農場高麗菜園種植情形。(1962.07)  

時任輔導會主委的經國先生陪同立法委員視察清境農場高麗菜園種植情形。(1962.07)

 
西元1964年初夏時任輔導會主委經國先生與輔導會趙副主任委員聚鈺來清境農場視察時,從不任意題字的經國先生,特為該亭手題「瑞雪亭」,並於亭前合影。  

西元1964年初夏,時任輔導會主委的經國先生與輔導會副主任委員趙聚鈺來清境農場視察時,從不任意題字的經國先生,特為該亭手題「瑞雪亭」,並於亭前留影。

 
西元1964年初夏,時任行政院輔導會主委的經國先生與輔導會趙副主委等,於清境農場博望新村與義胞及眷屬合影。  

西元1964年初夏,時任行政院輔導會主委的經國先生與輔導會趙副主委等,於清境農場博望新村與義胞及眷屬合影。

 
與後備軍人幹部親切敘談。  

與後備軍人幹部親切敘談。

 
以上圖片出處:輔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