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文章-蕭萬長
經國先生與我
 

化危機為轉機 開創國家新局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的追念與深思

蕭萬長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是為了紀念一位我們國家的偉人,也是大家都敬愛的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經國先生是我們國家發展的設計師與領航者,他以無比的遠見與魄力推動台灣的整體建設,締造了「台灣奇蹟」,也奠定了台灣今天繁榮的基礎。經國先生一生又以「平凡、平淡、平實」作為為人處事的最高準則,所以他也是台灣人民的朋友。今天是經國先生的百年誕辰,而台灣此時正面臨了空前的挑戰。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撫今追昔,我們懷念尤深。追念經國先生,學習他化危機為轉機、易險境為順境的風範,化為我們面對變局的動力與作為,才是最有意義的紀念。

早期建樹令人懷念
經國先生的一生,自民國十四年遠赴冰天雪地的蘇俄,經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煎熬;返國之後,在抗戰期間,以及隨後的動盪歲月,無論在贛南、重慶、南京、東北或上海,都有實際的政策作為,留下許多迄今仍為人傳頌的事蹟。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台,經國先生早期的工作,大多與榮民、青年及國軍有關:
─在擔任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他推動中部東西橫貫公路的闢建,從構想到完工通車,親赴中央山脈原始山區二十一次,實地踏勘及慰問施工人員。半世紀來,「橫貫公路」已成為「克服困難」的同義詞。
─在國防工作方面,經國先生早年出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民國五十三年出任國防部副部長,隔年擔任國防部長,奠定國軍現代化的基礎。
─在培育青年方面,經國先生在民國四十一年成立救國團,結合社會資源,為青年服務,並期勉青年為國家服務,參加國家各項建設。終其一生,經國先生提拔年輕人不遺餘力,被視為「青年之友」。

在驚濤駭浪中的中流砥柱
民國六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經國先生接任行政院長,開始有系統地實現他的從政理念,他以前瞻的視野打造一份影響深遠的台灣大規模建設的藍圖,其中包括了經濟建設、社會文化建設和政治建設。

在經濟建設方面,民國六十一年可說是台灣經濟轉型的轉捩點。民國六十年代,我國經濟一直處於驚濤駭浪中,經歷了長達五年的美元危機和兩次全球能源危機,對台灣經濟造成極大的衝擊,在這段期間,經國先生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堅毅鎮定地推動經濟轉型與持續成長,使台灣成功度過這段危機,成為世界驚豔的新興工業國家。

六十年代的台灣充滿希望
首先,整個六十年代,經國先生傾全力推動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包括:民國六十三年開始的「十大建設」、民國六十六年開始的「十二項建設」、民國六十七年經國先生當選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之後所推動的「十四項重要建設」。這些建設帶動了經濟發展,使得台灣在六十年代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島嶼。

以產業升級創造經濟發展的高峰
其次,基於經濟發展必須持續推動產業升級的遠見,經國先生前後推動了兩次關鍵性的產業升級,分別是民國六十年代的「發展重化工業時期」,以及民國七十年代的「發展策略性工業時期」。在第一次產業升級中,政府藉由十大建設的大煉鋼廠與輕油煉解廠,將過去以輕工業為主的台灣,成功地轉型成具有重化基礎的工業國家。在第二次的產業升級中,政府進一步選定電子、機械、資訊、電腦等高科技產業加以發展,並於六十九年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以產業聚落加速了產業發展。這些努力,使台灣再次轉型為具有高科技基礎的工業國家,也為台灣經濟發展創造出新的高峰。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博士,認為經國先生確實是「推動國內科技研究和發展的巨靈掌」。

經國先生主政期間還致力於:建立新賦稅制度,以健全財政、厚植國力;穩定物價、健全金融,以照顧全民福利;推動貿易自由化、放寬外匯管制,以因應全球經濟競爭的挑戰;推動人力資本投資,以培養各個發展階段所需之人才。
這些深具前瞻性的財經思維,都對我國今天的經濟成長有著全面而深遠的影響,也才能讓我們的經濟在二十一世紀進入「產業創新與全球佈局」階段,邁向科技大國。

從己身做起的社會文化建設
在加強經濟建設、提昇全民生活水準的同時,經國先生也傾力推動社會文化建設。他希望以教育建設轉變國民的氣質,以文化建設充實國民精神內涵,創造一個富而好禮的價值觀。經國先生於是推動「十項革新」,帶領全國公務人員從己身做起,積極在生活、操守、作為、態度各方面,追求新的表現。

當時,有人認為,此一革新對公務人員太過苛求,但現在來看,經國先生不過是期盼建立「無官不是公僕」的觀念,大家能夠做到清白、廉潔、勤勞和儉樸,以贏得社會大眾的信賴。

「十項革新」雷厲風行的結果,確實改變了公務人員的形象,並進一步帶動社會風氣的改善。這段清新且有朝氣的歲月,如今已成為全民的共同記憶,值得當前物質條件比較豐裕的青少年一代參考,更值得今天全國公務人員深思和學習。

晚年著力最深的政治革新
經濟發展會不會導致民主政治發展,就各國的經驗來看,並無定論;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確實帶動政治民主的轉型。經國先生晚年著力最深、擘劃最多,也困難最大的施政,就在政治建設方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沈著因應外交變局
經國先生組閣的民國六十一年,正是我國外交面臨空前挑戰危機的時刻。前一年十月,我被迫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當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大陸;同年九月,日本與中共建交。總計經國先生行政院長任內,我們的邦交國從五十個減少到二十三個。更嚴重的是,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在經國先生接任總統之後的七個月,美國片面宣佈與中共建交,終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並自台灣撤軍。這些是政府遷台三十年來最嚴峻的挑戰。

經國先生處理此一重大外交挫折時,是以忍辱負重的心情,冷靜因應,提出「持續不變」、「事實基礎」、「安全保障」、「妥定法律」、「政府關係」五大原則,作為我國在斷交後與美國談判雙方新關係的基礎,為當時動盪的人心找到了凝聚的著力點,這也反映了經國先生對「實質關係」與「務實外交」的詮釋。

(二)病榻上推動民主改革
政府遷台之初,兩岸緊張對峙,在國防安全的顧慮下,台、澎、金、馬實施戒嚴,因此,憲政推動相當受到限制。民國七十五年,經國先生語重心長地說了「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一段話,於是督促政府以新觀念、新作法全力推動民主改革。

此時,已是經國先生生命的最後階段。馬總統回憶,經國先生經常臥病在床,雖很不舒服,但他仍在病榻上聽取分析報告,並做出裁定。在經國先生身邊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當時他對改革的急迫感。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台、澎地區戒嚴正式解除,七十七年元月一日報禁解除,經國先生還未能目睹其他民主改革的完成,就在七十七年元月十三日與世長辭,在遺囑中還殷殷叮嚀國人「積極推動民主憲政建設」。其後在李前總統登輝先生領導下,政府次第開放自由組黨、進行國會全面改選、舉行北、高直轄市長直選、以及總統直選,我國民主改革終於在世人注目中順利完成。

一九六0年代以降,世人一直稱許台灣的經濟奇蹟。但到了一九九0年代,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台灣的民主改革也是台灣所創造的另一項奇蹟;而這正是經國先生留給國人最珍貴的遺產。

(三)劃時代調整大陸政策
經國先生畢生反共,但在辭世之前四個月,在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提議組成專案小組,在基本國策不變的前提下,就國人赴大陸探親問題的原則與意見迅速作審議;當年十一月二日,政府正式開放台灣地區民眾到大陸探親。這個基於人道考量的政策,為兩岸之間的互惠交流及穩定發展,邁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

這個劃時代的決策,需要絕大的勇氣和智慧,也必須克服當時巨大的阻力。我們很難想像,若非經國先生在辭世之前做此決策,後來還不知道需要多久才有人能夠踏出這歷史性的一步。

多年來,「開放大陸探親」的滿意度,在相關之民調中,都領先其他任何公共政策。歷史已經證明了經國先生是有遠見的政治家。

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然而最能彰顯經國先生的遠見的,以我這麼一位經建老兵的體會,無疑的還是幫助台灣成功克服第一次能源危機衝擊的十大建設。衡諸當前國內外經濟情勢,此時我們回顧過去,對十大建設也會有新的省思。

第一次能源危機發生於六十二年十月,經國先生隨即於十二月二十四日在陽明山國大年會中宣告,政府將投下鉅資從事十項建設工程,限期五年完成。

這十項建設,不僅是中華民國建國史上,前所未有的建設工程,在國際上也不多見。當時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才四千二百億元左右,國民年均所得僅約七百美元左右,而十大建設總預算卻達新台幣二千二百七十億元之巨。各界於是對此一空前之大建設計畫是否能順利推展頗有疑慮,經國先生對此斷然表示:「任何事情沒有不困難的,再難也要做,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這句話擲地有聲,充分顯示經國先生不畏困難的決心與毅力。

總的來說,十大建設成果豐碩、影響深遠。十大建設在經濟不景氣時,發揮了公共投資政策的作用,擴大台灣的整體需求,減輕失業,使台灣經濟很快的恢復高速成長,度過國際性「停滯膨脹」的危機。建設完成後,不僅解決陸、海、空運運輸能量的瓶頸,而且使我國加速自以勞力密集為主的輕工業,轉變為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經濟。此一結構轉變,也為我國後來高科技工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習當年精神推動公共建設計畫 
今天,我國經濟在金融海嘯中面臨空前巨大的衝擊,景氣衰退更甚于千禧年的網路泡沬和民國六十年代兩次全球能源危機。

為謀因應,行政院迅速提出「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以特別預算方式籌措資金來源,預定今年起四年內支出五千億元,推動六十多項計畫,以期達成強化國家競爭力之基礎建設、完善便捷交通網等軟體、硬體建設目標。此一計畫確實具備當年「十大建設」的內涵,將能強化國內的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提振消費及鼓勵投資。既有此內涵,我們還需要學習經國先生推動「十大建設」時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劍及履及的執行力。因此萬長提出三點觀察及建議:

(一)龐大預算的投入與決心的展現
十大建設從民國六十三年開始興工到六十七年完工,總投資額約佔該期間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如果加計其他項目,那五年間公共投資總額占當時GDP比率達到13%,比重之高,正見經國先生「該做就做」的決心。而當前的擴大公共建設計畫,有人可能擔心規模太大、預算太高,怕影響政府財政;但實際上四年投資五千億元,平均每年一千三百億元,只占目前GDP十二兆元的1%。即使加計其他投資,預估今年公共投資總額為七千七百億元,占GDP的比率只約6%,僅及十大建設期間的一半。以當前經濟衰退更甚於六十年代,公共建設的興工迫在眉睫,我們更應該痛下決心,早日執行此一特別預算,以利經濟復甦。

(二)執行的時機與力道
從爆發第一次能源危機到十大建設的正式推出,歷時不到三個月,效率驚人。行政院劉院長兆玄強調要拿出「救災精神」,以非常手段推動公共建設,就是「十大建設」精神的再現。我們期盼國人和立法院能支持政府迅速執行政策的意志和決心。而開始推動之後,成敗關鍵在能否發揮執行力。馬總統要求每個公務員必須將執行的能量徹底激發出來,而十大建設正是一個最好的典範。

(三)全民的團結與合作
經國先生當年強調,十項建設不只是政府的建設,而且是國家的建設、全民的建設。推動期間,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為完成建設而努力,其所產生的社會意義並不低於其對經濟的貢獻。它讓我們體認到,國家重大建設要靠全民的力量共同支持才能完成。

馬總統日前指出,對抗經濟不景氣是一場艱苦的戰爭,政府與民間更應團結一致。唯有全民團結及合作,才能保證這項計畫能像十大建設一樣順利完成,也才能克服不景氣,重建台灣經濟力量,再創國家的新局面。

永恆的懷念  
在準備今天的報告時,萬長重讀了經國先生民國六十一年出任行政院長就職典禮上的致詞全文,經國先生當時指出:自己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一顆與國家同存亡、與國民共甘苦的心;他也一無所求,所求的就是求得台澎金馬復興基地的鞏固。今天重讀這段三十七年前的講話,萬長的心情仍然激動萬分,彷彿又看見當年那一位為台灣奉獻一生、勤政愛民的政治家。

過去,經國先生帶領我們走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也與我們共同建設了美麗的台灣。時代的浪潮不曾停歇,我們遇到的挑戰也不會停止。在這個令人懷念的日子裡,萬長相信,只要大家都能像經國先生一樣無私忘我,只要大家都願意捐棄成見,攜手努力,我們就一定能再次克服難關,為中華民國書寫出嶄新的一頁,也讓台灣在世界舞台上再次發光。